<rp id="ewh90"></rp><xmp id="ewh90"><font id="ewh90"><font id="ewh90"></font></font>
  • <del id="ewh90"></del>
  • <del id="ewh90"></del><input id="ewh90"><acronym id="ewh90"><div id="ewh90"></div></acronym></input>
  • <del id="ewh90"></del>
  • <font id="ewh90"><acronym id="ewh90"></acronym></font>
  • <input id="ewh90"><rp id="ewh90"></rp></input>
  • 您好,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全部分類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字 > 民族文博 > 文物欣賞  > 詳細頁面

    游歷烏海秦明長城遺址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 2023年02月09日 閱讀量:

      編者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烏海這片沃土上,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也有多彩的歷史文化。近期,我們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講好烏海故事”為主題,推出4期精品圖文內容,分別為館藏精品文物、桌子山巖畫、小三線軍工文化、秦明長城遺址,從不同視角帶您領略烏海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與大家一起探尋這座城市文化基因的魅力,以此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高揚文化旗幟、彰顯文化優勢。

      烏海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西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古代王朝多在這一地區修筑長城。其中,以烏海鳳凰山秦長城、二道坎明長城最有特色,他們雄踞大漠,控扼黃河南北,戰略地位顯赫,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在北方地區修筑長城,從賀蘭山東麓過黃河延伸至桌子山地區,將整個桌子山包圍了起來。秦朝占領桌子山地區,掌控了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的制高點,既可監視活動于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的羈縻部族,同時也起到防御黃河以西匈奴人的作用。

      烏海境內明長城分布在海南區巴音陶亥鎮黃河東岸,沿平坦的河谷由南向北穿行。沿線及附近共發現明代烽火臺4座,由東南向西北依次為紅墩、東紅、大橋、二道坎烽火臺。

    ? 長城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銅墻鐵壁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修筑長城既是一種防御策略

    更體現了古人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這段長城用他雄偉的身姿抵御了外敵入侵

    為烏海地區的先民帶來幸福安寧

    (烏海秦長城分布于烏海市和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分為鳳凰嶺秦長城、蘇白音溝秦長城和巴音溫都爾山秦長城三部分)

    (西桌子山長城1段秦長城遺址)

    當烽火臺上的狼煙燃起時

    無聲的戰報傳向遠方的軍營

    炮火硝煙、戰旗烈烈

    長城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日升月落、滄桑變遷

    他始終像一道鋼鐵脊梁

    守護著這片大地

    (桌子山秦長城墻體總長度為95千米,墻體沿線調查烽燧10座、障城2座)

    (秦長城絕大部分系石墻,墻體普遍窄小低矮,基寬多在1.1-1.3米,高多不足1米)

    (秦長城也是一條地理環境分界線,農業和牧業在這一帶交錯發展,互相促進)

    ?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長城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

    古往今來

    關于長城的名詩名句數不勝數

    毛主席在《清平樂·六盤山》中寫道

    “不到長城非好漢”

    也許長城并非遠在天邊

    他就在我們腳下

    (紅墩烽火臺位于海南區巴音陶亥紅墩子村南約5公里處,高度為7.8米)

    (遠眺紅墩烽火臺)

    (夕陽余暉映照下,烽火臺莊嚴又霸氣)

    (從不同角度看紅墩烽火臺,會有別樣的美感)

    清風拂過桌子山

    掠過烏海湖

    古老的時空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殘缺的斷壁上保留著歲月的痕跡

    他暗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錚鳴

    留下了寶貴的遺跡和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成為中華民族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

    ? 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偉大奇跡

    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

    他像一條矯健的巨龍

    穿過崇山峻嶺、跨過茫茫戈壁

    歷經兩千余年,縱橫十萬余里

    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堪稱世界奇跡

    (明代二道坎烽火臺位于西桌子山水泥廠約3公里、黃河遠航二隊西北約800米的高地平臺上,高約15米)

    站在二道坎烽火臺邊

    曾經守衛邊疆的雄關被歷史的風雨剝蝕成了斷垣殘基

    但雄渾的氣勢仍然撼動人心

    (東紅烽火臺,位于海南區巴音陶亥鎮東紅村,整體為紅黏土夯筑而成,現高9.3米)

    步入新時代

    長城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長城精神因此煥發出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這種精神包括:

    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

    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

    (見證歷史的烽火臺好像戰士的化身屹立在荒漠戈壁中,威風凜凜、正氣浩蕩)

    烏海地區的秦明長城遺址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緊緊融合在一起

    長城精神在這片熱土上扎下了深深的根

    在烏海人民心中結出了沉甸甸的果

      

      資料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

      https://www.nmg.gov.cn/asnmg/asnmg/asnmgxcp/202207/t20220718_2089140.html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