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ewh90"></rp><xmp id="ewh90"><font id="ewh90"><font id="ewh90"></font></font>
  • <del id="ewh90"></del>
  • <del id="ewh90"></del><input id="ewh90"><acronym id="ewh90"><div id="ewh90"></div></acronym></input>
  • <del id="ewh90"></del>
  • <font id="ewh90"><acronym id="ewh90"></acronym></font>
  • <input id="ewh90"><rp id="ewh90"></rp></input>
  • 您好,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全部分類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字 > 民族節日 > 民族節日概述  > 詳細頁面

    景頗族節日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楊志孝 2017年11月20日 閱讀量:

      傳說景頗族在寧貫瓦時代前就有過“目瑙節”的習俗,到瓦切瓦時代才把它改為祭祀節日。南遷后,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形成了各種節日。不僅有祭祀節日,還有農事節日、社交節日和游樂節日等。其中,最有名的節日有以下幾種:

      目瑙節:又稱“總戈”,景頗語音譯,意思是“大伙跳舞”。目瑙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瑙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瑙”。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①“歲目瑙”,家庭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時舉行;②“布當目瑙”,征戰取得勝利時舉行;③“貢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門戶時舉行;④“騰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時舉行;⑤“空然目瑙”貴族家娶親辦婚禮時舉行;⑥“達如目瑙”,出征時舉行;⑦“昔目瑙”,有名望的長者去世送葬時舉行;⑧“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時舉行。不同類別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由“瑙雙”(領舞)隊和“瑙巴”(表演)隊組成的舞隊來表現和完成的。每逢目瑙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涌入目瑙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莊嚴古樸的特色。廣場中央高豎著四根長約4米的目瑙柱,亦稱雌雄柱,中間兩根為陰,外面兩根為陽,上面皆繪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義的圖案:右邊柱上往往繪以蕨菜花紋,象征團結奮進;左邊常畫回紋構成若干個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顏色,表示景頗族的遷徙路線;中間兩根柱子之間,交叉著兩把長刀,為景頗民族驍勇強悍、堅強剛毅性格的具體標志。目瑙柱的左側立著一個方形架子,上層是吹嗩吶的座位;前面掛著一個兩米長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徑一米多的大芒鑼,供跳舞時伴奏用。廣場四周用竹籬笆圍起,目的是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擾。舞蹈開始時,鼓樂齊鳴,由兩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瑙舞路線的老人身穿大龍袍,頭戴飾有孔雀、野雞羽毛和野豬牙齒的目腦帽,手持長刀領頭,后面跟著背銅炮和持長刀的隊伍,婦女們拿著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邊歌邊舞,熱鬧非凡。參舞者少則百多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小歇片刻,然后繼續登場舞蹈?!澳胯Эv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活動發展至今,宗教色彩和類別已日益淡化,它已成為景頗族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統稱為“統肯(傳統)目瑙”并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內容和形式都是展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反映今天的新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目瑙縱歌節景頗族舞蹈(攝影:劉軍)

      新米節:景頗族慶豐收的節日。每年農歷八九月間,當田里稻谷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度“新米節”。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準備。他們背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后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后,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魚、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愿,將來一定殺牛供祭。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谷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谷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谷子茁壯豐茂。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給老人吃。

      恩鮮鮮:景頗語,即采花節。一般在春節后數日舉行。屆時,各村寨的男女青年便相約在一起,帶上食物和飲料,敲鑼打鼓地來到預先選擇好的花山上。小伙子們鳴槍、放鞭炮,姑娘們則忙著采集各種鮮花布置娛樂場,隨后大家盡情地唱歌跳舞。姑娘們還把事先準備好的用線拴起的熟雞、熟肉等吊在樹上,讓意中的小伙子射擊,如吊線被打斷,姑娘們就向小伙子們敬酒,敬檳榔。傍晚,互相贈送禮品。

      能仙節: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佩帶各種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參考資料:

      1.《景頗族的傳統節日》,24節氣網。

      2.《景頗族的目瑙節》,中國民族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