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ewh90"></rp><xmp id="ewh90"><font id="ewh90"><font id="ewh90"></font></font>
  • <del id="ewh90"></del>
  • <del id="ewh90"></del><input id="ewh90"><acronym id="ewh90"><div id="ewh90"></div></acronym></input>
  • <del id="ewh90"></del>
  • <font id="ewh90"><acronym id="ewh90"></acronym></font>
  • <input id="ewh90"><rp id="ewh90"></rp></input>
  • 您好,歡迎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全部分類

    您的位置:  首頁 > 文字 > 民族風俗 > 民族風俗資訊  > 詳細頁面

    《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沈澤文 2018年12月26日 閱讀量:

      主編:刑莉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ISBN:978-7-81108-573-0

      【主要內容】

      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這是民俗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民俗學者始終關注的問題。民間信仰是一種普遍的民間文化現象,也是伴隨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文化現象。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就會有民間信仰存在。

      在中國多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每個民族的神話蘊涵著深刻的民間信仰。初民社會的宗教以鬼神崇拜和巫儀活動為先民信仰中心,久遠的神話就是民間信仰的產物。民眾生活中的民俗與民間信仰緊密相關。民間信仰是扎根于生活上的禁忌、神話、傳說,以及鄉土之中的民俗性的世界觀。

      信仰是所有宗教的核心。與其他宗數信仰相比,民間信仰具有生活化和民間性特征,信仰與民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信仰自上而下地于預民俗生活,成為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民間信仰被稱為“古代風俗的儲藏庫”。

      從古至今,不同族群、地域的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遷,但是作為底層文化的民間信仰不僅沒有消失,還以各種各樣的活形態表現出來。論文集的各位學者特別是中央民族大學的師生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例如《蒙古族與藏族山神信仰的比較研究》分析了山神信仰在當下藏族的祭祀”拉資”及蒙古族祭祀敖包儀式上的活形態。

      本書定名為《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旨在把民間信仰還原于生活,將民間信仰作為理解民眾生活、民間社會的一種思維方式。本書除了一部分深層的理論文章外,還特別注重個案的研究、注重來自于田野的調查成果。

      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博士點分別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11月承辦了“東北亞民間信仰學術研討會”和“神話與民間信仰學術研討會”,全國各地10余所科研單位和著名高校的40余位學者以及日本學者參加了會議。本論文集以兩次學術會議論文為基礎編輯而成。

      目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信仰···························王文章(1)

      文化多樣性下的民間信仰·····························喜饒尼瑪(4)

      非物質文化保護與神話······························白薇(6)

      民間信仰與神靈世界···························· ··劉魁立(8)

      ——中俄民間敘事中的鬼怪世界

      關于民間信仰和神秘思維問題··························劉錫誠(16)

      ——兼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問題

      蒙古族與藏族山神信仰的比較研究························刑莉(33)

      鄂溫克族神話與鄂溫克族民間信仰························汪立珍(52)

      中亞狼和烏鴉信仰習俗及神話傳說比較研究····················那木吉拉(61)

      ——以阿爾泰語系烏孫和蒙古的事例為中心

      阿爾泰比較神話學·······························畢桪(79)

      試分析《江格爾》與《荷馬史詩》中神的形象···················王衛華(93)

      民俗宗教與國家的民俗政策···························周星(104)

      誰能讓生活停止流動······························方李莉(114)

      ——梭嘎生態博物館的研究與思考

      “借名制”:民間信仰在當代的生存策略·····················王志清(128)

      ——煙臺營子村關帝廟誕生的民俗志

      民俗知識的動態研究··························【日】渡邊欣雄著 梁景之譯 色音校(139)

      “二河白道”與巫術··························【日】日向一雅

      寶卷研究的民俗學路徑·························尹虎彬(155)

      紫姑信仰流變研究···························林繼富(172)

      試論嶺南冼夫人信仰··························蔣明智(192)

      試談民族習俗的教育作用························劉正發(211)

      蒙古族流動人口的婚姻家庭狀況·····················蘇日娜 賽爾格(221)

      ——以內蒙古呼和浩特為例

      阿爾泰語系諸民族感光型族源傳說比較研究················包海清(231)

      神的名義與族群意志··························劉亞虎(248)

      ——南方民族神話對早期社會內部的規范

      阿爾泰語系各民族的烏麥信仰現象····················孟慧英(263)

      民間宗教與民俗精神醫術··················· ····色音(275)

      ——以薩滿治病儀式為例

      民俗宗教的復合形態·························宋穎(288)

      ——湖北省黃石市“西塞神舟會”調查報告

      喪葬儀式:村落人際關系網絡的梳理和強化··············白永芳(304)

      ——一個哈尼族老者喪葬的調查報告

      丁村喪葬習俗的田野調查報告···················韓國英(324)

      人生儀禮與女性社會角色轉換···················李偉立(338)

      ——以河北省LY縣QD村為例

      玉溪米線節深層象征結構分析···················黃龍光(355)

      湘西苗族“四月八”節日傳承研究·················王雪(376)

      蒙古族現代“那達慕”辨析····················張曙光(386)

      韓國秋夕的社會文化內涵、功能及傳承意義·············林宣佑(397)

      作為家庭祭祀與村落祭祀的節日··················張翠霞(410)

      ——大理鎮龍龕村“七月十四”調查報告

      黃河中下游地區城隍信仰的歷史沿革················季誠遷(433)

      甘肅西和乞巧文化資源的賦存與政府利用··············羅華娟(448)

      ——兼談民間敘事與官方敘事的差異性

      編后記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圖或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